首页 >教育资讯 >有书可读 | 回不去的苦乐人生——读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

有书可读 | 回不去的苦乐人生——读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

  • 发表时间:2018-11-18 11:27:16

这是“ 有书可读 ”系列的 第7篇 读书笔记。




回不去的苦乐人生
读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


文/兰川


这是一本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去阅读的书,不事雕琢的语言,自然质朴的情感,柴米油盐的日常,大概就是它的全部。但同时,这也是一本值得用每一天的生活来品味的书,因为凡是脱离生活境况去阅读它的人,除了获得些心灵鸡汤外,别无所剩。带着生活去读,是读这本书应当有的方式。


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,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的作品,主要写了他的年少生活。在他的记忆里,有一个巨大事件不容忽视,也成为了他走进阿嬷生活的最初原因——广岛原子弹爆炸。提及这一事件,我们往往会站在某个历史高度来看,或者将它放置在历史长河中来看,殊不知,它牵扯到的,首先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,一个个结实的血肉之躯、一个个有所思有所感的灵魂。


岛田洋七的父亲,正是在广岛原子爆炸后不久,因受核辐射而过世的,而这一死亡的起因竟是他脑海闪现的一个念头——“回广岛看看”。死亡仿佛突然而至,被岛田洋七的父亲撞上了。人生,有时就是这样经不起推敲。


母亲在父亲去世之后,在广岛开了家小酒馆,好抚养我和哥哥。店就开在父母以前居住的屋子里,就在原子弹爆炸纪念馆的旁边。广岛当时遭到原子弹轰炸之后不久,市区几乎像一个大贫民窟。每一户都随意占地,摆摊开店,到处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。(8页)


还未来得及消化这一惨痛事实的昭广(岛田洋七原名),又因母亲忙于工作无力抚养被“骗”往佐贺乡下的阿嬷家。


“昭广,你以后要住在佐贺的阿嬷那里了。”

一瞬间,我愣住了,不知该说些什么。

“对不起,没有事先告诉你。可是万一说了,你一定不愿意。留在广岛,对你的教育不利,大家商量后,只好拜托阿嬷照顾你了。”(11页)


自此,他开始了与阿嬷的苦乐人生。


生活之苦,源于家境贫寒。生活之乐,源于对贫寒生活的达观。


初到佐贺乡下的昭广,首先看到的是一栋破茅屋,那便是他将来要与阿嬷生活的地方。破茅屋“孤绝寂寥至极”,“屋顶一半的茅草已剥落,只随意钉着铁皮。”在八岁的昭广眼里,那简直是怪物才会住的房子。


也正是在这栋破茅屋中,昭广学会生火、煮饭;在距离这栋破茅屋外不远处的小河里,昭广学会像阿嬷一样用木棒“拦截”顺流而下的蔬果和各种可供再利用的“垃圾”。



(给炉灶生火的昭广)


阿嬷这种“变废为宝”的举动,在别人心里可能会觉得丢人,但这所谓的“面子问题”,却被阿嬷脸上绽开的笑容化作云淡风轻。


每天,总有各式各样的东西顺流而下,被木棒拦住,因此外婆称那条河是我们家的“超级市场”。她探头望着门前的河水,笑着说:“而且是送货上门,还不收运费。”(22页)


这条门前的小河仿佛是生命里的宝藏,由上游市场里扔出的蔬果养活了昭广和阿嬷。


外婆看着奇形怪状的蔬菜说:

“开杈的萝卜切成小块煮出来的味道一样,弯曲的小黄瓜切丝用盐腌一腌,味道也一样。“

是这样。

还有一些果皮受损的水果,也因为卖相不好被丢弃。但是对外婆来说,那些“只是外表差一点而已,切开来吃,味道一样”。

真是这样。(21页)


贫穷,非但没有将阿嬷和昭广压垮,反而让他们展现出生命所应有的勃勃生机。昭广的小伙伴们与他一同在河边捞废品,运用智慧变废为宝,一同在腰间缠一条绳子,绳子垂在地面,尾端系一块磁铁,一边走路,一边用磁铁“吸引”所经之处的铁块。铁块汇集起来,卖出去,就可以得到一些钱。这是昭广从阿嬷那里学来的“生财之道”。



(用磁铁吸铁换钱的昭广)


支撑阿嬷在贫穷中生活下来的,除了种种生活技能外,更重要的,是她的生活哲学。


“穷有两种: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。我们家是穷得开朗。而且啊,我们跟由富变穷的人不一样,你不用担心,要有自信。因为我们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穷人。做有钱人很辛苦,要吃好东西,要去旅行,忙死了。而且,穿着好衣服走在路上,还要担心摔一跤。光从这一点来看,穷人习惯穿着脏衣服,淋了雨,坐在地上,摔跤也无所谓。啊,贫穷真好!”(32页)


《礼记·中庸》有言:" 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”。


“素”,就是一个人落地时所身处的境况。贫穷,是阿嬷的境况,用她的话来讲——“我们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穷人”。阿嬷,这位并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家,在自己原本不怎么扎实的生活基石上,茁茁壮壮地生长着,繁茂着,为自己的外孙撑起了足以自立的天。


还有一种“素”,由人生中的猝不及防凝固而成。当突然而至的情境成为一种常态时,也就成了一个人的“命”。


讲到人生转折点时,人们常说:“那时候,某某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,让我终于下定决心……”我每次听到心里就想,我的人生,真的是被母亲从背后推了一把改变的……(12页)


母亲的这一推,仿佛在说:“昭广,去吧,哪怕是不得已,也去吧,会会你的命运。”这个命运,仿佛事先就在那里,等着你去遭遇。当昭广第一次学生火时,他已然认识到了这种无力更改的命运:


面对熊熊燃烧起来的火焰,年幼的我心里渐渐明白:我必须在这里生活了。这已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实。

被浓烟一呛,加上悲伤,泪水泉涌而出——这就是八岁的我突然必须面对的现实。(18页)


作家杨无锐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活着,就得与种种好的、坏的猝然相遇。遇到了,把猝然活成固然,那就是所谓的命。”


对于命,阿嬷的姿态是领受。在自己的命运之下,活出人的尊荣。而从领受命运到活出尊荣,这一切,都与她的信仰有关。


破茅屋中有一尊佛像,每天早上,阿嬷都将煮好的白饭供上神龛,郑重地合掌念道:


“南无阿弥佗佛,南无阿弥佗佛……”


阿嬷的虔诚表现在每个日常事件中,她真正实践着一个信仰者“与佛同在”的精神。本就贫穷的她,愿意将所存不多的钱借给别人救急,对寺庙的捐献和佛事的供奉也绝不吝惜,还将前来行窃的小偷请入家中吃饭……她常说:“让人察觉不到的体贴才是真正的体贴、真正的关切。”


阿嬷对的虔诚并不像一些“痴呆”教徒所表现出的那种虔诚。她常在念佛的时候,忽闻门口卖豆腐的来了,就大喊“等一下,我买豆腐!”再也顾不上嘴里的和对面的佛龛了。可是,这才是徒所该有的生活姿态吧,想必佛也希望人能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

类似晚辈追忆长辈的书籍,有很多,写得好的却很少。原因之一是晚辈总想将长辈写得完美,写成无可挑剔的好人。近日,我有幸聆听了止庵老师和史航老师聊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这本书。止庵老师提及倪萍写的《姥姥语录》,就存在这种现象。倪萍呈现给大家的姥姥形象是善解人意、细心体贴的好人形象。而岛田洋七的阿嬷有时却不那么善良。昭广想坐火车去看妈妈,阿嬷为了阻止他,就说:“这个季节火车不开。”然而,转天昭广就和小伙伴发现,火车是开着的,而且里面坐满了人,还和他们打招呼。昭广以此“质问”阿嬷,阿嬷说,你看错了,那是家畜,是驴子甩尾巴和你打招呼呢。为了不让昭广回去见妈妈以免给他妈妈添麻烦,阿嬷竟然把别人说成家畜。怎么想,这也不是善良人所该说出口的。但正是这样性情的阿嬷,才让人觉得可爱可亲,充满生活智慧。


整本书,没有什么大事件大人物,让人感到震撼的,恰恰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。深谙日本文学的止庵先生曾这样描述日本人对人生的看法——“日本人所把握的是人生的况味,那么一种深厚的,细微的,难以察觉,但是忽略了它也就忽略人生的主要内容的味道。”


这种味道,是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所缺失的,也是作者岛田洋七所怀念的。多年之后,作者已经娶妻生子,佐贺的超级阿嬷早已过世。记忆中的乡下和乡下的那条小河,已经变了模样。当岛田洋七试图找回当年那段苦乐人生时,他似乎有些哭笑不得——小河里没有什么瓜果可供作者捡捞,甚至连可用来生火的木头都不会漂下来。无奈之下,作者只能到附近的小餐馆“回收”一些一次性筷子来作为生火材料。苦乐人生的苦,没有了,随苦而来的乐,也没了。


那一段苦乐人生,回不去了。还好,有记忆,有书籍。






佐贺的超级阿嬷


止庵、史航畅谈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,主持人:兰川

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教育资讯协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