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孩子以后,我才知道,原来有那么多大人热衷于恶意地逗孩子。
把孩子手里的东西劈手夺走,说:“快,不叫我叔叔不还给你!”或者抢人家玩具说:“是我的!是我的!”一把抱过准备回家的别人家孩子:“这孩子太可爱了,今天跟我回家吧,不让你跟妈妈走了。”
我们经常带着女儿到处跑,她比较吸引人注意,所以在很多公共场合会遇到主动来跟她玩的成年人。而这些成年人里,十个有八个的开场白是类似的:“这个玩具是你的吗?是我的吧!”“快叫我阿姨,不叫就不让你在这儿吃饭。”“今天晚上你别回家了,回我们家吧。”
我是很会拉下脸来的妈妈,一般情况下就直接打断告诉对方:“不要这样逗孩子。”然后告诉女儿:“你放心吧,这是你的东西,别人不能拿。妈妈会跟你在一起的。”到两岁多会说话以后,就一直教她,你不想给别人或者不想去别人家,就大声说出来:“不。”
生活中大多是拉不下脸的妈妈,尤其逗孩子的是长辈、亲戚、好朋友。好朋友鲁鲁说,有一次女儿被一位朋友逗得气得趴在地上叫,这令我非常惊讶。因为鲁鲁是非常温和的人,又那么爱孩子,我能体会她的心疼,又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我有时候想,那样逗孩子,究竟希望孩子作何反应呢?希望孩子因此生气,大哭?还是希望孩子狡猾地满不在乎?确实有些孩子会对此类的逗引无所谓,甚至狡辩顶嘴,那样就是所谓聪明吗?那样的孩子,也一定是身经百战磨炼出来的,也是经过了困惑、伤心、无助以后,某一天开了窍,发觉你们大人就是那么一说。
大多数逗孩子的人是出于热心而非恶意,他们那样脱口一出,也许根本不知道还有别的跟一个孩子打招呼表示友好的方式,但结果基本上都是负面的。逗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反应,就是孩子那满脑子一蒙,一脸迷惑的瞬间,如果孩子稍微反抗,经常还会招来更猛烈的攻击――我见过孩子不理他们就上手抢孩子玩具的,有硬拉着90厘米高的小人说要把他们带走的――因为他们的目的还没达到:那就是显出自己的优越来。
“逗你玩”无论在成人之间还是大人和孩子之间,都是恶意的。如果有一天你上班,部门经理严肃地通知你,被开除了,半小时后带着一屋子人笑你的沮丧,说这都是逗你玩的,你会觉得好玩吗?但这样不就显出了他的优越吗?智力上、地位上、形势上,优越的一方才会觉得让对方受挫折而又没办法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。
别觉得这是小事。一个大人对着被逗扁嘴的孩子,露出放松的笑容,表示大人不记小人哭,我不过是逗你玩,你为什么就不理解呢?这种行为是要你低头,我才给你好处。逗孩子都是打着爱的名义:这孩子真可爱啊,来,抢他的玩具,看他怎么办!
被这样逗大的孩子,就会这样去逗更小的人。如果你希望世界变得更好,人和人之间多点友善,如果你相信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名誉、健康和一个摇铃,我们的能力和机遇并不一定能做什么划时代的大事,但至少可以保护一个孩子少受无谓的影响。就我而言,这句话是一定要说的:“请别这样逗孩子,他不觉得好玩!”
如果那孩子无所谓,跟你嬉皮笑脸,显示出很喜欢这样闹的样子,只是因为他习惯了被这样逗。假如你尝试用别的方式跟他玩,他一定会更喜欢你。
以这个案例为例,我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“逗”孩子的实质、孩子的感受及可能造成的后果:
我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,周周从小到大遇到过多次这样的经历,我难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,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。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,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。
孩子得到了什么呢?他被大人们欺骗、引诱、愚弄和吓唬,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、受挫、不被尊重和害怕,这让他感到不安,自尊心、自信心受到伤害,不敢相信别人,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。
逗孩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,是对孩子的不尊重。不同方式的“逗”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,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,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,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、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。不管是什么形式的“逗”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