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教育资讯 >【媒体报道】这两个中国人做了一款AR眼镜,想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

【媒体报道】这两个中国人做了一款AR眼镜,想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

  • 发表时间:2019-11-27 08:08:03



当诸多创业者扎堆进VR世界的时候,胡金鑫和孙立选择了向前一步,踩在Google glass的肩膀上,做出了一款中国版的AR眼镜。他们,会成功吗


是的,几乎所有的高科技,诞生之初,都怀揣着一颗改变世界的心。只是,他们的命运却有云泥之别。


Google Glass诞生之初,整个世界为之惊艳,却终以谷歌“最糟糕的产品”的标签泯然众人;虽来得晚了点,微软HoloLens却占尽风情,甚至被中国黄牛炒到了七八万的价格。


黑匣网认为,就其本质而言,两者在增强现实之路上的探索,都是希望改变我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。Google glass的早夭,或许是因为它的早产,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,两个被其震撼过的中国人,接过了这个接力棒。


当诸多创业者和互联网软硬件巨头扎堆进VR(虚拟现实)世界的时候,胡金鑫和孙立选择了向前一步,踩在Google glass的肩膀上,做出了一款中国版的AR(增强现实)眼镜——影创Air。他们说,这是彻彻底底的创新,他们说,这会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。他们,会成功吗?


2014年8月,影创创始人孙立(左)和胡金鑫(右)戴着Google Glass



震撼,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效果


长獠牙,大耳朵,一头好像刚从泥塘里出来的大象,在你办公室的桌子上甩动着长鼻子;60吋大小的屏幕,在你眼前两三米远的地方,大片兀自播放,但伸出手去,你什么也触摸不到;衣着暴露的美少女,欲语还羞、含情脉脉,在你眼前,在你眼前的办公桌上,飘动的蓝色长发诠释着什么叫做跃然纸上……


通过影创Air看到的MR影像

这是戴上影创Air增强现实眼镜后所看到的世界。2016年6月13日,广州琶洲展馆,黑匣网记者亲身体验,小有震撼。


震撼,这就是胡金鑫和孙立这两位创始人想要的效果。2013年,体验过Google glass之后,这两个此前并未涉足AR的极客觉得,“这就是未来。”在他们看来,这就是下一代用户平台。于是,两人动了在Google Glass上开发软件的念头。


然而,他们感觉Google Glass的操作系统太烂了,体验也不好。恰好此前做操作系统的热情还在,觉得有机会,他们就开始组建团队做rom。


起初,他们预计Google Glass的价格可以降到300美金,即2000元人民币左右。这意味着,Google Glass在消费者市场有较大潜力,出货量也能达到较高数值。只要他们的系统好用,机会无疑巨大,就像小米一样。


当时的影创团队用Google Glass实现了一些功能,比如,可以用手势翻页以及拨号。但等来等去,Google Glass大规模出货的日子始终没到来,相反,2015年1月,谷歌正式宣布Google Glass退出市场。

与其寻找枝头,不如自己动手

Google Glass宣布失败的时候,影创团队并未感觉很沮丧,毕竟,Google Glass能提供的体验少,效果差。真正让他们沮丧的是,当他们做好了规划,并启动项目的时候,微软HoloLens推出了。

“HoloLens把我们许多想法跟思路都实现了。” 胡金鑫说,后来他们发现,微软的这个项目原来从2008年就开始做了。

影创团队还是觉得做深度定制AR系统的思路可行,更不愿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,Google Glass既然已经倒掉,他们便开始找其它的承载平台。

彼时的影创想要以系统为核心,利用现成的智能眼镜供应商去拼出一款硬件来。一开始找的是Epson Moverio BT-200,但这个平台存在很多问题,首先是摄像头的像素低,其次是日本厂商配合度很不理想。更重要的是,虽然电路供应商很成熟,但是他们的方案太老旧了。

与此同时,国内的光学供应商,使用的都是Google Glass方案。影创团队采购后发现,这些方案价格贵,而且效果只是跟Google Glass差不多,甚至比Google Glass更差。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坚持用已有方案。2014年年底,影创索性开始组建自己的硬件团队。


2015年,影创的初始团队

2015年1月,项目启动,美国罗切斯特的光学工程师、华为Mate7的系统团队纷纷加入。

015年1月,谷歌正式宣布Google Glass退出市场。

一款AR眼镜的诞生


做硬件谈何容易,太多的坑需要自己跳过,更何况是AR眼镜这样的东西。


三个月后,2015年4月,影创正式开始研发第一款产品,原计划10月份上线,但在7月时,他们发现产品有很多不足,所以连概念的东西都没发,直接把项目砍掉了。


2015年,影创淘汰掉的第一种方案

为什么要淘汰这个方案呢?胡金鑫说,主要问题在于使用了分体式设计,CPU放在手持部分,通过线缆连接眼镜。首先,因为线长,从摄像头获取到的数据,传输到显示屏的过程中损耗太大,而且帧数也非常低。其次,假如要在眼镜上增加陀螺仪,或者其他外设,需要加粗缆线。此外,如果以后把电池模块也加到眼镜里,至少需要再花半年时间改进。


黑匣网了解到,使用这种分体式方案,还将带来另外一个技术难点。那就是很难实现CPU处理后,在两个屏幕上输出不一样的视频信号。胡金鑫说,假如使用这种方案来实现分屏效果,至少需要额外加4个芯片。这将带来的问题是,产品体积会变很大,线变得很粗,成本也会升高,同时功耗也增加了。这显然不易于为消费者所接受。


2015年7月,影创团队开始修改产品思路跟架构,并在10月开始按照新的方案进行研发。半年之后,2016年1月,影创Air智能眼镜的第一个样机终于诞生。


影创Air第一款样机

这款样机的外壳是用3D打印做的,使用这种一体化方案,外接设备仅作为电源及输入设备。胡金鑫告诉黑匣网,从2016年1月到4月,产品整体的IDE和结构基本确定。4月之后,佩戴舒适度的问题也被解决,比如更好地进行固定,以及将眼镜的重量均匀分散。


影创Air智能眼镜

黑匣网记者亲自体验了影创Air智能眼镜工程机。一个触摸板通过缆线与之相连,戴上眼镜后,眼前约3米处出现一个屏幕,大小同60吋电视差不多,操作界面类似互联网电视。成像质量、色彩鲜艳度以及亮度都不错。


但新生的影创还并非尽善尽美,体验过程中,黑匣网记者发现产品视场角不够大,画面会被裁切。胡金鑫表示,现在的产品确实还需要改进,而视场角的改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。


然,对于影创而言,重新认识世界之路才刚刚开始。  黑匣网首发文章,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,转载联络 service@heix.cn.
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教育资讯协会